“伯符,不必担心,我们此行只当结交许泽这位英豪,至于计策是否可行,倒是无需挂怀,能成则好,不能成则在曹操心中留下一点火种。”
“也许有一日,会有人来点燃它,曹氏、夏侯氏、许都那些公卿,皆有可能,人非一生圣明,若昏聩之时,又怎能洞悉秋毫呢?”
周瑜拍打着孙策的肩膀,自信满满的劝说着:“伯符,你我最大的优势,便是年岁且轻,曹、袁之流已入壮末,大业未来可期。”
“说得好!”
孙策神采飞扬,有周瑜在身边,不光是各种策略有人商议,而且心性上亦常得鼓励,实乃是良师益友。
枞阳渡口,两方相见之后,冰释前嫌,此前各为其主,在淮丘关大战,但现在同为汉臣,表面上自然不必相攻。
许泽和孙策先是聊起了袁术篡逆之事。
又说起了孙策之父孙坚当年为袁术所害,差点粮草不济死在讨董的路上,很快便达成了共识,裕溪口之事商议也算顺遂。
许泽在一切谈妥之后,率先提出了和孙策在枞阳一带多停留几日,没想到孙策一口答应,好像正中下怀。
于是两人把酒言欢几日,无所不谈,尽显彼此英雄气概,孙策的确从心底里欣赏许泽,治民、军略皆有大志,不以天下为业,以救千万大汉子民为任,属实是忠正英雄。
感觉之前对他的印象有些偏颇,也许,许泽只是受曹操的影响,方才常用虚实之道领军作战,奸诈应是来自于曹操。
一直到六日后,孙策接到了一封紧急密令。
彼时他正和许泽在空旷山岗的草庐中对练,前去查看后,虎目猛瞪许泽,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,周瑜在旁忙凑过去问:“何事如此惊讶?”
孙策将密信交给周瑜,对许泽道:“许子泓!
袁术怎么会被逼到丹阳?!”
许泽两手一摊,茫然道:“我不知道啊,这几日,我们不都是在一起畅谈山水吗?!”
“你说话好冷漠,好像我不曾让你快乐过。”
孙策:“……”
周瑜亦是面色大变,神情陡然转冷,道:“坏了,伯符,我们需立刻返回丹阳!”
袁术跑了这么久,竟然始终未能跑出徐州、扬州,又被追杀逼回了丹阳!
他若是死在丹阳,那孙策的名声将会从此万劫不复!
绝不会有大义灭亲的说法,江东各家族只会抓住他恩将仇报死命的口诛笔伐!
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迅回丹阳去,出兵将袁术再逼去广陵,让陈登来杀!
袁术篡汉自立那是大义失道,而孙策在其父死后得袁术恩情,此乃小义情分,那大义上他占不到多少,而小义尽失。
本来江东士族对他孙氏大多是敬畏、惧怕、厌恶,若是有了如此话柄,日后人心更难齐聚。
“你真不知道?!”
孙策紧盯着许泽那一张正气凛然、阳光四射的面庞,有点拿不准他到底是个什么心思。
主要许泽的传闻、逸事,除却到了庐江纳了江北二乔这种传闻之外,全是夸赞!
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的用心。
当然,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眼下需将袁术驱赶出去,以免酿成大祸!
周瑜此刻都已经想好了,火赶回丹阳后,将袁术一行击退,驱赶至丹徒,然后以旧时情义释之,留下知恩图报的美名!
“我真不知道,对了,”
许泽阳光而和善的笑着,拱手道:“既然伯符要回去处理大事,今日便不再挽留了,本来日后想介绍与你相识。”
“此次随我来渡口的两名宿卫,典韦你见过了,这位亦是我推心置腹的兄弟,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